设计师郭培:热衷“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时装拓荒者

时间:2024-06-30 18:25:50 分类: 来源:

中式嫁衣高级定制的设计师郭裳的时装拓荒者

几年前来北京市广营还是荒凉的城乡结合部,工厂烟囱吐出的培热浓烟每到冬季与雾气连成一线,低矮破旧的房屋零星的散落在北五环边,街道上挤满了骑着三轮车吆喝的人作小贩们,鸡蛋灌饼和包子的嫁衣味道弥漫在浓厚的雾霾中。郭培主营的拓荒占地3000平米高级时装王国玫瑰坊就在这里拔然而起。

疯狂的设计师郭裳的时装北京房地产业让曾经破旧的来广营如今高楼林立,逐步把玫瑰坊所在的培热三层小楼包裹其中。但内部却别有洞天,人作镀金黄铜珐琅鸟笼,嫁衣复古天鹅绒沙发,拓荒沿着巴洛克风格金属枝藤点缀的设计师郭裳的时装楼梯扶手拾级而上,二楼最引人瞩目莫过于转角橱窗里陈列的培热三件“中国新娘”系列嫁衣,Angelababy大婚拍摄婚纱照的人作褂裙赫然在列。

名门绣娘带纸_名门绣娘本人照片_名门刺绣

(郭培正向记者解析Angelababy的嫁衣暖橘金绣褂裙和大红大金秀禾服)

除了婚纱照,Angelababy在敬茶改口仪式上也穿着郭培定制的拓荒大红大金秀禾服。此外,刘诗诗、陈妍希身着郭培为其设计的嫁衣屡现报端,得益于这些一线女星的带动,新一轮中式嫁衣在千禧一代中逐步回潮。“但这些都不是终点”,郭培告诉《梦婚礼》的记者,下一个十年要完成属于她的心愿---让每一个女孩都拥有自己的中式嫁衣。

在此前,郭培最令人熟知的身份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高级定制设计师。年初,郭培和以前卫科技元素出名的Iris Van Herpen、叛逆朋克风Aouadi一起成为了巴黎高定周的客座高定品牌,并在7月份的在巴黎高定周上成功发布了2016/17秋冬“遇见”系列,在世界范围里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在《梦婚礼》记者采访的前几天,到华访问的苹果公司CEO库克首站便到玫瑰坊会见郭培,并在Twitter上表示“被她精美的作品和精湛的工艺深深吸引”。

名门绣娘带纸_名门绣娘本人照片_名门刺绣

(郭培在2016/17秋冬“遇见”高定秀上谢幕)

为国内外明星大腕做大礼服,受邀在巴黎高定周办秀,在时装圈郭培拥有的荣誉与机遇令人艳羡。但她心中最美的衣服不是那些受人追捧的高级时装,而是一件经得起岁月流转、潮流变换,依然美到惊人的衣服。2009年,一位身居香港的阿姨帮她找到了心中的那件衣服。

彼时,那位香港阿姨带着一件年代久远的中式婚礼服慕名前来,希望郭培能帮忙修改。郭培接过这件历史超过半世纪的定制嫁衣时,瞬间被精巧的潮绣和珍珠镶嵌击中。“这位阿姨的婆婆结婚时穿过这件嫁衣,她结婚时也穿过,现在她要给她的儿媳穿。”郭培告诉《梦婚礼》记者。

那件传统潮绣嫁衣带给郭培的,除了欣喜和触动,还有一种针扎般的痛。已有20年设计师经验的她,在服装设计里面甚至没有听过嫁衣这个类别。“在大英博物馆,在美国、在全世界的博物馆我都见过龙袍,见过帝王的衣服,但是从没见过结婚的衣服。”

采访当天,郭培身着剪裁良好的墨绿色半身连衣裙,重磅真丝质地,两侧的金色刺绣从胸口延伸至大腿,及肩的黑色短发规整的中分两边,衬的眉眼炯炯。她言语温柔但气场十分强大,谈及当时情景,也停愕了好几秒,“我们历史如此悠久的民族竟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嫁衣,那是一种缺失。”

中式嫁衣之美:家族的传承

郭培曾在日本和设计师交流时见过一件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和服,它属于日本一个名门望族,每年晒晾的日子谨慎到由气象局通知,所有人都会带着崇敬之心去朝拜,家族里的姑娘但凡结婚都会穿它作嫁衣。

一件做工精良的嫁衣可以传承几代,而深蕴其中的那份重托和希冀尤为感人。郭培总是想,“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什么时候能有这么一件衣服。”

定做中式嫁衣以前,郭培将所有的心血和情感凝结在高定作品里,立志做出“可以进博物馆的衣服”,成为时代的记忆流传下去。但一想到能使每个中国家庭都传承一件中式嫁衣,她便觉得高定时期的想法太窄。“无论用两万个小时,还是五万个小时去做的小金也好,大金也罢,或是那些在大都会博物馆呈现的高级服饰,都不如中式嫁衣带来的触动更深”。

名门刺绣_名门绣娘本人照片_名门绣娘带纸

(2012年“中国新娘”展所展示的中式嫁衣之一)

2012年郭培的《中国新娘》发布,历时三年准备的作品展惊艳了世界,凤翔朝露、凤戏牡丹、行云流水……每件嫁衣的名字都充满民族风情,刺绣、潮绣、珠绣、满绣……大量传统工艺的运用,将民族文化演绎到极致。

展前郭培最担心“年轻人不接受”,实际上来看展的年轻人比想象的多,郭培惊喜于自己“点燃了很多年轻人的内心”。那些鲜活的人群始终打动着她,尤其是一对父女,五六岁的小女孩指着嫁衣对爸爸说“爸爸,我长大以后要穿这里面的衣服”,她爸爸欣然应允,定下了那件嫁衣。

中式嫁衣与年轻人之间并非方枘圆凿,究其缘由,郭培认为真挚的情感是向往美好、寻根温暖的,“传统嫁衣的温暖好比你回到家,家里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景象”。

为他人做嫁衣的这几年,郭培最欣慰的一点是客户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希望中式嫁衣能伴随自己的人生,传承下去。她渐渐觉得,“嫁衣就是最崇高的高定,不是为有钱人定制,是为有爱的人定制。”

“艺术无国界 爱和美好更无国界”

追溯到传统中国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发现其独立的服装文化。服装文化随着朝代更迭不断变革,中国古代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嫁衣。

郭培刚刚准备做嫁衣时,就曾困惑于这个问题。每个朝代的嫁衣都不同,中国还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嫁衣也有区别,做哪个朝代、哪个民族的嫁衣?

潜心钻研过一阵古代服饰的历史变革后,她走访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东南亚等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她发现日本的和服里有传统汉服的影子,韩国的纹样、图案、刺绣也都和中国古代服饰有相似之处,日本的服饰工艺也启发出她的新灵感。

名门绣娘本人照片_名门绣娘带纸_名门刺绣

(郭培正在绘制嫁衣设计稿)

跨出民族和小我后,郭培发觉,“真要研究,用尽半生也难以俱全每个朝代、每个民族的嫁衣所表达的情感,就再也没有时间完成新的设计。”于是,她不再去思考嫁衣设计是否完全合乎传统,亦或是来自哪种文化启发,只求用嫁衣的美感来传达对年轻、对爱情、对婚姻、对传承的真挚祝福。

郭培做嫁衣时喜欢用制作和服的金纤维线来突破工艺极限,金纤维细度远胜发丝,日本株式会社的社长曾劝她“不可能用来做刺绣”。执拗的郭培决意要试,原因是传统盘金线较粗,只能钉在面料表面,金纤维用来刺绣便可以自由的穿梭于真丝面料之中,让嫁衣精致度更上一层楼。最终在克服每天断纫300次线的巨大难度下,她成功的研发出精致的平金绣法。艺人陈妍希大婚时的褂裙就是用12K的金纤维“平金撵绣”制成。

巴黎高定周期间,身在国外的郭培常常留意给她灵感的西方元素。不局限于民族的设计理念落到中式嫁衣定制上,让她的想法有了更多可能。对于嫁衣定制而言,客户适合度永远先于设计师个人喜好。“如果新娘希望办一场传统的婚礼,我会设计中国最传统的嫁衣;如果年轻人想办一场时尚的婚礼,嫁衣会相应地加入些其他元素做改良”。

玫瑰坊的中式嫁衣不只有传统的红色,也有橘色,甚至有西方人非常喜欢的裸色。郭培擅长把中式的祝福和元素运用在西式的婚纱里,她曾用两年时间为一件婚纱做含中式元素的拖尾,拖尾中有双凤,寓意和和美美,还使得婚纱具有宫廷感。即使是西式的婚礼,却因一件非常美的拖尾有了中式元素的传承。

“婚纱是终止,嫁衣是开始”

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于中式嫁衣的喜爱,让这个市场变得越来越有想象空间。《梦婚礼》记者从某商户那了解到,“很多用户追求婚礼的仪式感,从以前的西式婚纱加敬酒服,到现在会选择主婚纱、中式嫁衣、敬酒服等多套结婚礼服。”

与市场大环境相契合的是,郭培坚信婚礼仪式感能赋予婚姻更多的责任。对于讲究“礼”的中国人来说,婚礼乃人生中的大礼,服饰就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是对白头偕老的一种宣誓。

“婚纱与嫁衣都具有仪式感,一点都不矛盾。”在郭培看来,婚纱是新娘从小的梦,穿婚纱的那一刻就是最幸福的圆梦时刻。在西方,婚纱预示着完美的句号,很多设计师用婚纱压轴,结束一场精心准备的T台秀。嫁衣则是一个开始,女孩披上凤冠霞帔开始改口敬茶,被赋予新的角色与责任,封建社会时从夫姓、挑起传宗接代的重任也是从这一刻起。

“嫁衣分量比婚纱重多了,它代表着未来。”在郭培看来,未来必须得到祝愿。所以中式嫁衣意象丰富,恨不能将一切美好的东西绣在嫁衣上,她甚至要求绣娘们在“心情好的时候刺绣”,一针一线都要带着爱意而非烦躁与怨气。

郭培擅长在嫁衣上用叠加的手法给予新人无限的祝福,龙凤云纹,水花鸟鱼,层层叠叠又反反复复。“就像少数民族的百褶裙,母亲一天做一个褶,用365天做一条百褶裙,让女儿在新婚那天穿上,代表着365天母亲全部的祝福”。

名门刺绣_名门绣娘本人照片_名门绣娘带纸

(郭培正在给客人介绍嫁衣的设计)

“中式嫁衣是厚重的,它带着整个民族历史和情感的沉淀。龙、凤都不仅仅是一种图腾,更是一种精神。所有嫁衣的一针一线都满载祝福,手工的过程就是赋予爱的过程,那样的衣服是感人的。”谈及为何大费周章郭培这么说到。

想做每个中国女孩都穿得起的嫁衣

中国传统嫁衣用料讲究,全是手工刺绣,往往耗时繁多,随着而来便是价格高昂。在主流客户群为名流明星的玫瑰坊里,曾经有一些特殊的客人让郭培印象深刻。

曾有个每月工资只有1000多的下岗职工,想要拿出全部的积蓄为女儿做件嫁衣;还有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姑娘,说服母亲用一整年8万工资为她买中式嫁衣。

“她们绝对不会用8万去买爱马仕的包,也不会用8万做一件西式婚纱,却愿意为内心追求热爱的嫁衣付出那么多。”郭培大受触动,开始思考普及中式嫁衣的新模式,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做每个女孩都穿得起的嫁衣。

一方面,郭培开始办刺绣学校,让有兴趣于此的女孩可以穿上自己设计的中式嫁衣,像传统文化里学习女红一样;她还想开展一个“教妈妈为女儿做嫁衣”的项目,妈妈可以亲手为女儿缝制嫁衣,不求款式多么华丽繁复,只求凝聚和传达凝母亲对女儿的爱和祝福。

另一方面,郭培想在两年的时间内降低嫁衣的制作成本。她想法得到了意大利,瑞士、德国、日本等多方支持。比如,瑞士的绣花机设备是全世界最好的,能够精致的仿手绣,可以引入和合作;布底面料在市场大量需求时,单价会随着一次性购买量增大而递减。

嫁衣传承是郭培的初衷,降低成本一定是建立在品质要求之上。她曾在网上订购过一款玫瑰坊仿版嫁衣,与网上美丽的照片不同的是,那件嫁衣运用最粗糙的线机绣,跳针明显,粗制滥造,丝毫不顾及品质,只能穿着一时。

“我真觉得是一种侮辱,侮辱这个民族这么尊重的一种大礼。”郭培对仿版气愤而忧心,不环保的面料很可能会永存于世,几百年后定制的嫁衣成了灰尘,大量仿版却存留了下来,若干年后的人们会认定这就是当年的历史与文化。在郭培看来,选择好品质的衣服与做人的品德是同一个道理,简洁可以,但绝不能粗糙。

让每一个中国女孩都穿得起品质过关的嫁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郭培言语间的顿挫让人不得不坚信她。也许是这位时装女王让国内“一片处女地”的高级定制如今走向了巴黎,也许是显赫奢华的玫瑰坊偏偏在荒凉的来广营悄然而起。